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
可能无法正常浏览,您可以选择
證券時報記者 劉敬元 鄧雄鷹
“考慮到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規則切換至規則Ⅱ的影響尚未完全消化,為維護保險業穩健運行,經審慎研究決定,延長規則Ⅱ實施過渡期至2025年底。”2024年12月20日,金融監管總局發文延長《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以下簡稱“償二代二期規則”)過渡期一年。
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解到,這符合保險公司特別是中小險企的期待。監管部門高度關注保險業償付能力情況,曾於2023年9月對償付能力製度進行過優化,並於2024年數次表示要強化逆周期監管,完善償付能力和準備金規製,拓寬資本補充渠道。
當前,不少險企的償付能力仍吃緊,在資本補充渠道較少、未來一年行業經營承壓的預期下,不少業內人士建議,在延長過渡期的同時,進一步評估優化償二代二期規則標準,使之與行業發展階段相適應。
償付能力下降
“所有公司都需要‘保’償付能力,大公司希望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盡量保持在200%以上,中小公司有的‘保’150%,有的‘保’120%或100%。”一家保險機構負責人如是感歎。
償付能力充足率之所以如此重要,不僅因為這是衡量保險公司綜合實力的指標,也對保險公司經營管理有著直接影響。具體而言,償付能力充足率是實際資本與最低資本的比值。其中,實際資本為保險公司的認可資產減去認可負債;最低資本是監管要求險企應該具有的資本數額,為根據償付能力監管規則計算所得。
2022年償二代二期規則實施,對實際資本進行分級。按規定,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衡量保險公司高質量資本的充足狀況,不得低於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衡量保險公司資本的總體充足狀況,不得低於100%;此外,風險綜合評級不得低於B類。
近年,保險行業明顯感受到償付能力壓力。據金融監管總局數據,保險業整體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由2021年末的232%,降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197%;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從2021年末的220%降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135%。21家保險公司風險綜合評級為C或D類,償付能力不足。
另有不少機構自認償付能力吃緊,在需要預留安全邊際的考慮下,當前償付能力已對保險和投資業務形成掣肘,“瞄著償付能力做業務”“要很審慎地操作”。據統計,2024年三季度末,披露信息的76家壽險公司中(十幾家問題機構除外),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50%的有10家。
償付能力與保險公司經營密切相關。一方麵,根據金融監管總局《人身保險公司監管評級辦法》,償付能力是影響監管評級的六大維度之一,償付能力嚴重不足,被認定為重大風險情形之一,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控製風險較高、管理薄弱領域業務增長和風險敞口,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必要時應製定實施風險處置方案;另一方麵,監管部門對不少創新業務設定了償付能力門檻,如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要求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5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75%。
償付能力也影響權益投資比例上限。根據規定,保險公司上季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00%的,權益類資產投資餘額不得高於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10%;保險公司上季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00%以上(含此數,下同)但不足150%的,權益類資產投資餘額不得高於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0%;隻有保險公司上季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350%以上,權益類資產投資餘額才能提升至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45%。
利率下行“施壓”
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承壓,一大原因是市場環境變化。近兩年國債收益率曲線陡峭下行,保險公司負債急速上升。壽險傳統險責任準備金評估所使用的折現率曲線為“基礎利率曲線+綜合溢價”,基礎利率曲線很大程度上決定於750日移動平均國債收益率曲線。
一位行業資深精算人士分析,每家保險公司由於產品結構差異,對收益率下行的敏感度也有差異。如果一家保險公司賣的都是利率敏感型產品,10年期國債收益率曲線每下降1個BP,保險公司準備金計提增加8至9個BP。假如這家保險公司的資產是100億元,那麽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下降20個BP,準備金要多計提1.6%也就是1.6億元。
在資產端,為了對衝利率下行的影響和加強資產負債匹配,2023年以來,不少保險公司將原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HTM)”的債券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AFS)”。
有保險投資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利率下行導致部分存量資產在償付能力報告口徑下被低估,即歸入持有至到期類的長久期債券,其市價的增加沒有體現在報表中。將持有至到期債券重新分類為可供出售類金融資產後,債券以市值法計量,總資產和淨資產也都會相應增加,從而改善險企的償付能力表現。
據“13個精算師”統計,2023年底前,將HTM資產改為AFS的保險公司共有16家,2024年將HTM資產改為AFS的保險公司又新增11家。
在重分類後,相關險企的償付能力表現直接得到改善。以招商仁和人壽為例。該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79.98%,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59.96%。2024年第二季度,為加強資產負債匹配,全麵綜合反映公司的經營情況,該公司將原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債券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受資產重分類影響,招商仁和人壽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上升約40個百分點。2024年第二季度末,招商仁和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升至117.85%,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升至197.50%。
周期轉換下優化呼聲高
為確保償付能力充足,保險公司多渠道補充資本的需求迫切。從行業層麵看,除實力雄厚的看好保險業的股東外,中小險企的股東持續注資意願和能力已降低。從發債來看,保險公司2024年債券發行再次突破千億,並創曆史新高,且發債主體仍以資質較好的大中型險企為主,眾多亟待補充資本的中小險企未打通發債渠道。此外,險企近年通過財務再保險提高償付能力,並在2024年被重新規範。
在迎來償二代二期規則過渡期延長一年的同時,行業人士也呼籲,充分考慮險企經營承壓現狀,進一步優化償二代二期規則。
“從嚴”“穿透”是償二代二期規則主基調。其中,二期規則對保險公司實際資本分級,嚴格資本認定標準,強化核心資本認定標準。淨資產是核心一級資本的基礎;保單未來盈餘計入核心資本最多40%,附屬資本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100%,均意味著各級資本與淨資產“掛鉤”。業內人士表示,這導致淨資產對實際資本的影響形成“乘數效應”,償付能力充足率受淨資產波動的影響顯著放大,在近兩年的市場環境下形成了負向疊加。
多位人士表示,償二代二期規則自2017年開始醞釀,當時的背景是保險牌照過熱、出現一批激進險企和大量高現價產品,二期規則出台的目的是從嚴認定資本,給行業降溫。而自2022年償二代二期規則開始實施時,宏觀經濟和保險市場都已經有了明顯變化,保險業進入下行周期,彼時製定的從嚴標準使得行業資本占用較高,資本使用效率偏低,行業吸引力大受影響,“應適時調整償付能力監管政策,以與行業發展階段相適應”。
一位資深行業人士認為,償二代製度是最具市場化思維的監管製度,設計了三支柱的定量監管、定性監管和市場約束機製,適應於市場化程度高、成熟度高的保險市場。考慮到我國保險公司大部分在本土經營,全球化配置不足,使用這套償付能力監管製度需要用逆周期監管思路來動態調整。2023年9月對償付能力已有過一輪優化,顯示出監管部門務實態度。
償付能力監管是保險監管的核心。當前保險業尚未建立全球統一的償付能力監管規則,在一些學者和業內人士看來,償付能力製度建設永遠在路上。償二代二期規則提到,“實際資本的評估應當遵循以下原則:在銀保監會認可的企業會計準則基礎上,根據償付能力監管的目的,對資產、負債的評估標準進行調整。”
多項建議透露業界期待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監管部門持續關注償付能力製度對行業的影響,並關注業界關於優化償付能力製度的意見和建議。業界期待,在逆周期監管思路下,優化評估標準、風險因子、信息披露要求等內容。
險企普遍反饋,負債端補提準備金是壽險公司業績和償付能力承壓的一大重要原因,預計2025—2026年準備金折現率基準750日曲線仍處於下行區間。而償二代二期規則明確“銀保監會根據業務屬性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折現率曲線”,因此,建議考慮逆周期因素,優化折現率曲線。
建議之二是在利率走低環境下,進一步優化資本分級與保單未來盈餘上限約束,適當放寬附屬資本占核心資本100%的資本限額。
2023年9月,金融監管總局通過優化舉措,將保險公司剩餘期限10年期以上保單未來盈餘計入核心資本的比例上限,從35%提高到40%。業內人士表示,中小險企外源性資本補充難度大,內源性資本貢獻水平較低,從鼓勵其通過開展有價值的長期壽險業務提升內源性資本貢獻能力角度考慮,建議適當調高可計入核心資本保單未來盈餘的比例上限,例如提高到50%—60%。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南軍曾撰文分析,資本補充債作為保險行業重要的資本補充工具,其發行規模嚴格與淨資產掛鉤。償二代二期規則新增保單未來盈餘分級後,部分保單未來盈餘計入附屬資本,這可能會造成對資本補充債發行規模的擠占。
建議之三是優化完善償付能力相關投資風險因子。例如,在低利率環境下,險企對權益資產配置占比提升有潛在需求,建議對保險資金的權益投資給予一定政策支持,從投資領域和持有期限等維度細化風險因子分類。
在投資領域方麵,建議對高股息股票、主要寬基成份股、公募REITs、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未上市公司股權等資產的風險因子予以進一步優化。同時,對長期持有上市股票、權益基金給予風險因子優待。比如,針對持有的股票和權益基金,如果持有期在1年以上,可以按持有年份調整風險因子,引導保險資金成為資本市場的長期穩定投資者,同時提升保險行業整體穩定性和資產負債管理能力。
此外,信息披露要求也是業界期待優化的內容。償二代二期規則實施,進一步擴展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信息公開披露的內容,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信息透明度,但季度披露數據大幅增加,對保險公司業務開展、風險管理與聲譽維護帶來一定難度。
業內人士表示,償二代第三支柱思路是通過市場約束,實踐效果需要綜合評定。比如,每季度披露投資收益率,讓保險公司麵臨季度投資業績被公開排名的壓力,這與引導險資長期投資的導向並不一致。再如,每季度披露當年累計淨現金流,保險公司將到期資產再投資後導致累計淨現金流為負,容易給報告使用者造成公司流動性不足的印象,其實險企考慮存量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後的餘額為正,實際上現金流充足。
排名 | 城市 | 今天气温 |
1 | 發改委:上半年經濟增長7.6%仍在合理區間|發改委|上半年|經濟增速商務部:完成全年外貿增長目標有困難|商務部|外貿|出口 | 23~26 ° |
2 | 資源改革應有之舉:民資將真正進入電信業|價格|資源|電信業7月中央財政收入增長8.8% 地方同比增長13.5%|中央財政|同比增長|收入增長 | 23~25 ° |
3 | 央行:貨幣信貸擴張壓力仍大 房貸政策沒有變|貨幣信貸|信貸結構|房貸投資改革:多設路標少設路障|投資|政府|項目 | 23~25 ° |
4 | 國家信息中心報告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長穩中趨緩|國家信息中心|四季度|經濟增長穩中趨緩今年中國進出口規模有望首居全球第一|進出口|雙邊貿易|全球 | 23~25 ° |
5 | 工信部:在京津冀長三角等環境敏感區域實施減量置換|產能|工信部|京津冀製定國有企業法是必由之路 |國有企業|國有資產|國有 | 23~25 ° |
6 | 統計局:10月CPI同比上漲3.2% PPI同比下降1.5%|同比下降|PPI|CPI電信價改力促信息消費 民資有望進一步進入|電信|價格|信息消費 | 23~25 ° |
7 | 對外投資延續高增長態勢 相關政策宜適當做加減法|對外投資|政策|加減法2013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大事記|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大事記 | 20~25 ° |
8 | 商務部將出台支持外貿政策 商檢和信貸或成重點|商務部|外貿|信貸1000萬一年不到被“理”成28萬 銀河證券稱不負責|銀河證券|女士|產品 | 20~25 ° |
9 | 稅製改革:百姓買房買車有望稅前扣除 |稅製|消費稅|個稅商務部:完成全年外貿增長目標有困難|商務部|外貿|出口 | 17~25 ° |
10 | 統計局解碼三季度:三大驅動力造就三穩局麵|盛來運|經濟|統計局揭秘公積金地下產業鏈:套現20萬中介剝3萬 |公積金|中介|套現 | 12~25 ° |
1 | 國企利潤上繳豈可形同虛設 |國有企業|國有|國企利潤工信部: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10.1%|工信部|三季度|工業增加值 | -24~-12 ° |
2 | 匯豐服務業PMI9月小幅擴張 業界對前景信心不足|匯豐PMI|小幅擴張|信心不足萬鋼談科研經費管理問題:須增加透明度|透明度|科研|萬鋼 | -24~-9 ° |
3 | 民間投資增速止跌向穩 提振信心更需政策落地|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投資統計局高級統計師:7月CPI相對穩定 PPI降幅收窄|CPI|環比上漲|PPI | -23~-12 ° |
4 | 金融國十條深化金融改革 力促經濟轉型升級|金融|國十條|意見騙稅團夥3年騙稅案值12.8億 重重監管形同虛設|監管|團夥|騙稅 | -23~-8 ° |
5 | 10月新增信托貸款創年內新低|信托貸款|新低|社會融資規模滬七條實施不到一周效果初顯 上海二手房出現分化|上海二手房|市場|購房者 | -20~-8 ° |
6 | 民間借貸比例高 農村金融市場亟待激活|農村|金融市場|家庭建城鄉統一用地市場 集體和國有土地同權同價|土地|集體|征地 | -20~-8 ° |
7 | 中金彭文生:預計下半年淨出口對GDP負貢獻|中金|出口|彭文生國務院:扭轉政令不暢的堰塞湖現象|國務院|堰塞湖|政令 | -20~-5 ° |
8 | 5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6674億 M2餘額104.21萬億|5月|新增貸款|6674億機構預測5月CPI溫和回升 同比增幅約2.5%|CPI|溫和回升|增幅 | -19~-10 ° |
9 | 房地產稅立法要找準目標 上海重慶試點改革效果不明顯|房地產|房產稅|立法城管臨時工調查:按身高定工資 抄攤不積極會被談話|城管|臨時工|工資 | -18~-12 ° |
10 | 央行明確近期利率市場化三項任務|央行|利率市場化|任務商務部:企業希望匯率穩定 光伏爭端保持聯係|商務部|中歐匯率爭端|匯率穩定 | -18~-10 ° |
排名 | 城市 | 今天空气 |
1 | 需求拉動8月信貸好於預期 貨幣政策將維持穩健偏緊|社會融資規模|貨幣政策|需求一致預期:6月新增人民幣貸款8184億元|人民幣貸款|新增|預期 | 7优 |
2 | 國家統計局:10月70城市新房價格65個環比上漲|國家統計局|新房價格|環比上漲年中經濟觀察:外貿擠出水分能否恢複快速增長|外貿|快速增長|經濟 | 7优 |
3 | 3.5萬億外儲:已經走上了一條減速之路|外儲|外匯儲備|順差潘功勝:利率完全市場化將刺激貸款利率爬升|利率|潘功勝|市場化 | 7优 |
4 | 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應當實化|領導小組|改革|改革方案國家統計局解讀9月份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利潤|工業企業|國家統計局 | 7优 |
5 | 我國將和更多國家簽署互免簽證協議|中國|互免簽證|國家新土改:推廣土地股份化 專家建議政府不再直接經營|土地|政府|地方政府 | 7优 |
6 | 目前正是調結構的好時機|物價|經濟|貨幣政策上半年GDP增速或降至7.5% 專家稱全年降至7.6%|GDP|增速|7.6% | 7优 |
7 | 發改委:今冬明春天然氣供需形勢嚴峻 優先保障民用|天然氣|供需|發改委6月匯豐製造業PMI為48.2% |製造業|匯豐|PMI | 7优 |
8 | 水分被擠幹 5月出口增速大幅跳水|出口|我國|水分今年國務院17次會議僅兩次提房地產調控|國務院|房地產|調控 | 7优 |
9 | 6月17日人民幣匯率:1美元對6.1598元|人民幣|人民幣匯率|外匯一致預期7月份CPI增2.8%|CPI|預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 7优 |
10 | 周小川:儲蓄占GDP近半達25萬億 不需要這麽高|周小川|儲蓄|GDP央行公開市場連續五周淨投放 金額總計3510億|公開市場|資金|利率 | 7优 |
1 | 央行:我國已具備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條件|央行|利率市場化|條件具備交通部確定改革事項 投融資體製成為重點|鐵路|交通部|投融資 | 381严重 |
2 | 發改委規範電價分類有望為福利場所等減負30億|發改委|銷售電價|規範分類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創新高 觸及6.1189|人民幣|美元|即期匯率 | 324严重 |
3 |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改革攻堅期重點調整利益格局|領導小組|改革|中財辦流動性改善速度超市場預期 7月超儲率或升至2%|流動性改善|市場預期|超儲率 | 273重度 |
4 | 尚福林直麵錢荒:銀行不差錢|尚福林|銀行|不差錢發改委專家:三中全會可能采納383方案部分內容|三中全會|發改委專家|內容 | 270重度 |
5 | 澳前總理陸克文:中國經濟力量源於戰略政策設計|陸克文|中國|中國經濟劉誌軍念懺悔書痛哭聲淚俱下|劉誌軍|指控|受賄 | 269重度 |
6 | 2013成都財富全球論壇首日精彩觀點回顧 |財富|論壇|精彩10月製造業PMI創18個月新高 經濟繼續穩中向好|製造業|PMI|18個月 | 257重度 |
7 | 金九銀十一線城市樓市冷熱不均 北京上海壓力大|樓市|一線城市|冷熱不均改革要啃硬骨頭:養老金雙軌製再不能回避|養老金雙軌製|職工|養老保險 | 256重度 |
8 | 多省經濟增速低於年初目標 各地提出決戰四季度|經濟增速|四季度|目標我國吸收外資連續8個月實現正增長|中國|吸收外資|中國經濟 | 229重度 |
9 | 以房養老彌補養老金欠缺麵臨雙重挑戰|以房養老|養老|老人中國新一輪改革力求“最大公約數”|中國|改革|最大 | 229重度 |
10 | 3.5萬億外儲:已經走上了一條減速之路|外儲|外匯儲備|順差10月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繼續回升 同比增長16.2%|同比增長|增幅|財政收入 | 226重度 |
友情链接: